首页 推荐阅读 地方动态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道德模范 文明视点 河南好人馆 主题活动 头条 中国文明网联盟
聚焦 图说河南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文明单位 河南好人 文明简报 我们的节日 公益广告 微博 河南联盟网站

志愿红催开“文明花”

发表时间:2021-03-11  来源:河南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关闭]

  

  志愿者为现场市民讲解应急救护知识 

  “胸外心脏按压是非常重要的应急抢救措施,适用于电击、溺水、窒息、心脏疾病等各种创伤下引起的心脏骤停,及时正确地采用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时刻能救人一命。”3月6日上午,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颍昌街道办事处文化广场上,由魏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颍昌街道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让文明之光照亮新征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日“应急救护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进行。在一旁的体育场上,同时进行的还有“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紧贴群众的宣讲活动、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如今,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根植魏都区,焕发勃勃生机,描绘出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新时代文明实践”正浸润着百姓生活,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魏都故事。

  魏都故事

  12.88万名有故事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刻度,更是滋生文明的不竭源泉。

  1990年3月的一天,退休后仍在居委会工作的袁雪云、史梅兰等到消防支队检查卫生,恰遇消防官兵训练。见到战士们衣服磨烂挂破,袁雪云说:“搞训练就苦成这样,小小年纪,远离家乡,衣服烂了也没人缝补。”后来,老妈妈们就去向他们要衣服,拿回家中缝洗。在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的倡议下,“老妈妈拥军服务队”成立了。

  自此,每月的23日,她们都会到部队为战士们进行缝补服务,每年到营房服务超过50次,共为驻地官兵拆洗衣服1万多件,缝补衣服被褥、军训背包3万余个。每逢节假日,她们还为战士们表演节目、送上慰问品。

  如此坚持30年,风雨无阻。

  袁雪云,是“老妈妈拥军服务队”队长,是战士们最信赖的“袁妈妈”。袁雪云也因此被评为“许昌市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拥军模范奖”,其家庭也被全国妇联评为“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宋改清,是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书记、志愿服务中心主任。该社区位于许昌火车站广场东,是许昌老城区的核心地区,特点是“五多”,即窗口单位多、老旧庭院多、空巢老人多、外来务工多、农民工子女多,社区治理难度大。

  以往的志愿服务,往往依赖于参与者的自发热情,持续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参与面不广、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宋改清整合辖区资源,“益暖大同”一刻钟志愿服务圈项目也于2014年应运而生。他们组建了邻里帮帮团、“金苹果”艺术团,以及戏迷乐园、医疗、五老关爱、便民理发等10支志愿服务队。整合各种志愿服务资源,实现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 

   

  “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每周六上午,我们都会在辖区的桥头开展‘公益集市’志愿服务活动,涵盖便民理发、义诊、家电维修、政策宣传等服务。为啥叫一刻钟志愿服务圈,就是关乎群众最需要的、最方便的服务,能做到随叫随到。”宋改清说。

  “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袁雪云、宋改清……像他们一样奋斗在志愿服务一线的注册志愿者,魏都区就有12.88万人,组建了志愿服务总队15个,志愿队伍256支。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新时代的魏都故事。

  魏都温度

  196万个有温度的小时

  一碗爱心粥,感动许昌人,温暖许昌城。

  2017年正式成立的魏都区圆梦爱心粥志愿服务中心,平均每天(疫情期间除外)为困难弱势群众提供爱心早餐200多份,受益群众累计有14万余人次。在市区劳动南路494号,面积仅有60平方米的小屋里,充满了善和爱。

  早上6时10分开饭,他们每天风雨无阻,变着花样地为群众提供多种爱心早餐:大米红枣粥、玉米糁粥、小米粥、八宝粥……

  他们以“行善立德,弘扬雷锋精神,推动扶贫救助,帮助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为宗旨,为环卫工人、孤寡贫困老人、流浪人员、残疾人、困难群体、留守儿童、拾荒者、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困难群体免费提供早餐,平均每天为200多名弱势群众提供爱心早餐;同时,开展慰问帮扶弱势困难群体的公益慈善活动。该中心也因此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魏都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益暖大同”一刻钟志愿服务圈,依托辖区注册的500余名志愿者和14个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的“订单式”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更精准高效,也让志愿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自成立以来,大同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受益群众6万余人次。“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该社区蔚然成风。

  2017年5月创办的“文化魏都”公益剧场,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市民群众和文艺爱好者的喜爱。该项目为纯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旨在为许昌市曲艺名人、戏剧名家、剧团及综艺人才等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该项目每周三下午及周四晚上定时面对全市文艺爱好者免费开放,演出节目既有戏曲表演、本土原创相声,又有流行音乐、器乐演奏等。截至目前,“文化魏都”公益剧场已开办150余场,进基层演出50多场,参与志愿者近千人,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间30个小时,受益群众万余人。

  许昌秋霞心理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主要关注“自闭症儿童”和孩子家长心理援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10年,公益讲座有400多场。“许昌家长效能父母”志愿项目惠及近5万个家庭;“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志愿项目由60余名志愿者组建了3个微信群,守护600多人90天,接听求助电话近70个。另外,还有“书香莲城”读书会、“糖豆妈妈讲故事”……

  据悉,从2017年在中国志愿服务网上注册志愿服务项目至今,魏都区充分展现本地特色,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培育孵化项目96个,发布活动项目近1.5万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累计奉献196万个小时。

  魏都路径

  “1366N”探索中的工作模式

  魏都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推动魏都区“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战略推进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制订了《魏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高标准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13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结对共建、挂点联系等措施,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全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魏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魏都区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一角 

  在坚持“贴近群众需求、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的工作理念下,魏都区初步探索出“1366N”工作模式。

  “1”是强化一条主线,即以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3”是“三级组织架构”,即建立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解决“在哪做”的问题;第一个“6”是“六大服务平台”,即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等,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第二个“6”是“六种实践形式”,即“讲、评、帮、乐、庆、创”,围绕社会关切和民生需求,设计活动项目,推动文明实践项目清单化运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N”是“N支志愿服务队伍”,即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文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党员力量和群众互助力量为主体的N支志愿服务队伍,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有工作模式,问题就迎刃而解。魏都区颍昌街道办事处按照“1366N”的工作模式,整合街道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道德模范、爱心团队等,组建了21支志愿服务队;同时,引进了“爱在行动公益联盟”等组织,壮大了志愿服务队伍。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你若盛开,蝴蝶自来。”魏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率先探路,砥砺前行,以志愿服务点亮城市文明。12.88万名有故事的志愿者,用196万有温度的爱心小时汇聚成“魏都志愿红”,而“志愿红”催开的“文明花”是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记者 孙江锋) 

【责任编辑:安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