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张玉

李张玉,女,汉族,2002年10月生,济源市济水一中学生。 做一次好事容易,做一些好事也不难,难能可贵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李张玉同学尽管只有15岁,却用坚持、用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展现出一个少年的大爱美德。无论寒暑,初中三年,她每天都在学校开门前10分钟到达班级车区,将每辆车摆放整齐。每两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几名同学到福利院,陪伴那里的孩子们一起游戏,教他们简单的发音和动作。从2016年1月至今,她连续两年坚持每天到爱心粥铺做义工。冬天里每个寒冷的周末,即使初三学业加重,她也是5点半就起床。她带领班里同学组建了学校第一个"爱心粥志愿服务小组",用一份坚持,温暖了一个个冬天,让前来吃粥的环卫工人们感到了无限的温暖。

 她乐于助人,每天提前到校义务为同学们摆车锁车,风雨无阻一干就是三年,温暖了一条街;她奉献社会,带领同学和朋友们参加"爱心粥"志愿活动,感染了一群人;她热心公益,将温暖带给福利院的残疾儿童,将关爱献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感动了一座城。她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和黎明赛跑,与困难抗争,在风雨冰雪中站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她就是来自愚公故里,被同学们亲切誉为"雷锋之花"的济源市济水一中学生——李张玉。

开在黎明的"雷锋之花"

 作为班级团支书、值周班长,她在哪里都是一道温暖的风景,都是无声的榜样。在学校,李张玉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她被亲切地称为"百事通先生",每次大家找她帮忙,她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早上李张玉都会在学校开门前10分钟到达班级车区,义务为同学们摆车、锁车。冬天的早晨,用来锁车的绳索结上了一层冰疙瘩,她就用手除掉冰疙瘩后,再将40多辆自行车串在一条绳上,摆整齐锁好,从入学到现在一干就是三年。她稚嫩的双手被冰块和车子一次次刮伤,显得比同龄人有些粗糙,但李张玉却为此感到自豪。在她的带动影响下,她所在的班级停车区每次都是模范,学校整个停车区也成为了宣化大街一道靓丽的风景。900多天默默无闻的坚守,她就像一朵"雷锋之花"开在每个黎明。

情洒粥铺的"爱心使者"

 2016年初,学校倡议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活动,李张玉决定到爱心粥铺做义工。这个粥铺位于济源市钟楼街,主要是为一些环卫工人、孤寡和生活困难的老人开展服务。每个周末和节假日早上五点半,天还是漆黑一片,李张玉就准时起床,六点十分到达爱心粥铺,六点二十分摆好桌凳,六点三十分志愿者宣誓,六点四十分准时开始盛饭发饭。饭后收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紧张的节奏忙而不乱。起初,只有她一个人到粥铺做义工,当她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同学听之后,他们也纷纷加入,很快就组建了学校第一个"爱心粥志愿服务小组"。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家长的监督,一路走来,这个小组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了。2017年9月的一天,济源市"爱心粥志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将一面绣有"济水育才无限、少年大爱无疆"的锦旗送到学校,交到李张玉同学手中。这份荣誉让李张玉倍受鼓舞,她决定在毕业前组织和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热心公益的"少年先锋"

 李张玉每两个周末都会带着几名同学到福利院,用自己积攒的零钱买些小零食和玩具,陪伴那些残疾智障的孩子们一起游戏,教他们简单的发音和动作。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的茫然,看着孩子们渴望爱的眼神,看到孩子们伸手要抱抱的时候,她流泪了。她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一点点爱去温暖他们。每年的端午节和国庆节,李张玉都会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并为他们洗脚、修指甲、整理卫生,陪老人聊天。李张玉还为老人们送上豫剧《刘大哥讲话》,深得老人好评!学校每次组织爱心捐款,李张玉总是第一个,虽然只有几十元,但这些钱却是她利用周末和妈妈一起摆地摊卖书挣来的。 李张玉的事迹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在同学们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她先后获得了"第九届河南省美德少年""河南省2017年优秀共青团员""第四届愚公家乡好少年"等荣誉。她说,"爱不贵浓而贵长,志愿活动不在精彩而在持之以恒"。李张玉,一个简简单单的女中学生,看似娇小的她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雷锋精神,为"新时代好少年"做了最好的诠释。

更多好少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