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兰考县考城镇50个行政村纷纷开挖积肥坑,各村将树叶、杂草、秸秆等和生活垃圾收集在一起沤制农家肥。据了解,兰考县今年以来按照“群众主动参与分类、乡村承担实施分类、企业捐资支持分类、部门爱心帮助分类、财政投入推广分类、出台政策激励分类”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新模式,实现垃圾收集分类化、运输减量化、处置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立足实际,提高认识。兰考县垃圾处理场位于县域偏西南部的仪封乡境内,距最远的乡镇达48公里,按平均20公里计算,运到垃圾处理场,每吨垃圾运输处理成本达75.3元,全县农村年产垃圾27万吨,需要运输处理费用2000多万元。如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可减少垃圾处理量80%以上,每年可节约费用1600多万元。
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兰考县委、县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印发宣传单,刷写墙体标语,制作宣传横幅,大张旗鼓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县委农办印制10万份公益广告挂历,制作6万份垃圾分类倡议书分发到农户,制作垃圾分类知识讲座U盘发放到各村广播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提高垃圾分类认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选好试点,示范带动。兰考县农办将谷营乡作为乡镇垃圾分选场建设试点,投放由人元公司研制的微型垃圾分选设备。该设备日分选处理垃圾达100吨,达到了分类减量、资源利用、节约成本的效果。按照“每2万人建设1座乡镇垃圾分选场”的标准,在全县建设垃圾分选场38座、配备分选设备38套。将爪营乡程庄村设为“村分类收集”试点,将南彰镇周庄村设为“户分类投放”试点,目前这两个村的成功模式在全县推广。
全员参与,强力推进。全县各乡镇为试点村每个农户配发两个垃圾桶,一个桶收集能沤烂的有机物,如菜叶、树叶等,另一个桶收集沤不烂的无机物,如塑料袋(瓶)等,引导农户分类投放;保洁员将收集到的垃圾运送到村垃圾分拣场进行分类;乡镇将各村收集到的垃圾就近运送到垃圾分选场进行分选减量;县环卫部门将减量后的垃圾在县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全县452个行政村开展了沤制农家肥行动,实施了“订单积肥”,将农村的杂草、树叶、秸秆、生活餐厨垃圾等清运到各村开挖的积肥坑。截至目前,全县开挖积肥坑容量18万立方米,积肥6万立方米,已形成“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乡分类减量、县分类处理”的四级分类模式。(兰考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