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阅读 地方动态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道德模范 文明视点 河南好人馆 主题活动 头条 中国文明网联盟
聚焦 图说河南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文明单位 河南好人 文明简报 我们的节日 公益广告 微博 河南联盟网站

走进信阳平桥区 感受乡村世代传承的非遗“绝活”

发表时间:2019-07-04  来源:河南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关闭]

  

  皮影传人杜光金

  

  烙画传人余义忠

  

  大鼓传人庸守伟

  

  剪纸传人高本功

  他们,一辈子只专注于一件事,将民间技艺化为个人执念;他们,让老祖宗的“绝活”世代传承,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他们,就是生活在乡村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探访乡村,让我们与民间技艺来一次时空对话;走进他们,让我们与乡村“绝活”来一次亲密接触。初夏时节,本报记者探访平桥区几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他们和“绝活儿”之间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视角,领略河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皮影世家台前幕后都是戏

  一方纯白的幕布,一套锣鼓家什,三五个黑脸大汉,几十件皮影玩偶,一曲铿锵的曲调响起,一段今古传奇的故事,总能引来一隅乡村的围观喝彩。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平昌关镇石桥村村民杜光金的皮影戏里有唱不完的传奇故事,也有岁月洗礼历后久弥新的坚韧。

  从事皮影艺术四十余载,对杜光金来说,这不仅是他热爱的舞台,更是家族世代传承的技术。如今传到杜光金,已经历经六代,延续百年,皮影戏早已成为他们家的乡村符号。如今,杜光金还珍藏着先人们使用过的50多件皮影玩偶。

  “常唱的有《杨家将》《岳家将》《响马传》,都是民间戏本,大概有三十多出吧。一出戏唱下来,大约三四个小时,能连唱一个月不重样。”杜光金得意地说。

  铁笔烙画纸上得来终觉浅

  用烧红的烙铁在易燃的木版、纸张,甚至是丝绢上作画,你能想象吗?你叹为观止的,恰是五星店办事处蔬菜村村民余义忠擅长的。这,就叫“绝活”。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需要把握火候、力度,往往‘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余义忠介绍说。

  素笔勾勒,皴擦晕染,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温婉贤淑的古代仕女……都在余义忠的电烙铁下一挥而就。烙画或明快淡雅,或形象逼真,每一幅都有故事,每一笔都让人屏住呼吸。

  豫南大鼓雅俗共赏唱传奇

  平昌关镇庸堆村76岁的庸守伟往台上一站,左手简尺,右手鼓槌,嗓音洪亮,精神矍铄。用他的话说,“上了年纪还眼不花耳不背,全靠了一辈子走乡串村,说书唱戏,亮嗓甩膀,心情舒畅,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棒。”

  从19岁学艺开始,庸守伟就曲不离口,有时在热闹集镇献唱谋生,有时夏夜与邻居们消暑纳凉,即兴来上一段,不为钱财,只为痛快。这一唱,几近60年。

  他说唱的大鼓书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常常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所以不管是长篇大书,还是书帽、小段儿,男女老少都喜欢。除了老唱段,近年来庸守伟还编写了新曲本,什么《养女更比养儿强》,什么《石榴状元》等,既反映乡村巨大变化,又引导孝善敬老,充满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思考。

  泥塑剪纸形神兼备有妙招

  一团泥巴,一节竹片,一支圆珠笔芯,简简单单的自制工具,普普通通的一坨泥巴,在李东明的手下,就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形神兼备,妙趣横生。

  而对于同事高本功来说,他只要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或坐或站,工作台前凝神片刻,巧手翻腾,纸屑纷飞,一张普通的红纸,很快就被赋予生命的张力,或鱼跃龙门,或喜鹊闹梅,或五福临门,复杂的纹饰、精巧的构思,无不令观者啧啧称奇。

  李东明和高本功都是肖店乡中心校的教师,泥塑和剪纸原本只是他们教书生涯的课余爱好,通过不断钻研,求教老艺人,这两门民间艺术又被他们传承和发扬,还走进了乡村课堂,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美术课。

  方寸纸张纳万物,妙手镌刻抒人生。一把剪刀,一把刻刀。无数桃李,别样人生。非遗传承人们将乡村所见所思,所感所悟,融入民间“绝活”之中,古老的艺术,也因文化的传承而使乡村愈发绚丽多彩。(信阳观察记者 刘宏冰 本报通讯员 何泽垚)

【责任编辑:安 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