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shixuexi-picture.png

争做出彩河南人|河南医疗队员的暖心瞬间

发表时间:2020-02-07  来源:河南文明网

  2月2日,河南省向武汉派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其中,省直第三医院派出19名医生和护士。这些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后,随即投入了与疫情争夺时间和生命的战斗之中。在忙碌抢救患者的间隙,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电话采访。

  “疫情过后,我们再订婚”

  在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95后”情侣刘光耀和乔冰成为关注的对象。他们都是省直第三医院的护士,本计划今年正月十六举行订婚仪式,但得知疫情暴发,两人说服双方父母,推迟了订婚时间。

  知道要增援武汉,刘光耀第一时间报了名。乔冰得知这一消息后哭了,她说:“同为重症护理人员,我深知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我也要一起去,为抗疫情做一点自己的贡献。让我们同甘苦共患难,为爱出发吧!”于是,这对一起上学、一起工作又相恋多年的情侣,又一起向着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武汉出发。

  在武汉,他们一起工作,相互支持。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为病人测体温、量血压、上心电监护,忙得往往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刘光耀说:“等疫情过后,我们第一时间订婚,永远不分开!”

  “疫情过后,妈妈带你赏樱花”

  29岁的何元元是省直第三医院的护士,家里有个4岁的孩子。当出征武汉的消息传达后,她毅然递上了请战书。

  到达病区,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痛苦的样子,参战的医护人员都没有退缩。测量生命体征、换液体、换床单、抽血……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紧张而有序。因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三四个小时的忙碌奔波,何元元感觉体力不支,呼吸困难,但她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下班后摘掉厚厚的手套,手已经发红发皱。她说,想到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一切都值了。

  幼小的儿子不知道妈妈去了哪儿,通过微信发了很多语音:妈妈,你去哪里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何元元没法准确地回答孩子。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孩子,妈妈来到一个叫武汉的地方,待到疫情过后,春暖花开,我一定带你来这里赏樱花、看美景,骄傲地告诉你,这里是妈妈战斗过的地方。

  “隔着5层手套,一次穿刺成功”

  29岁的马静是一名重症护士。2月4日一上班,她就收治了一名病情严重的老爷爷。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后,她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用药。

  用药要扎留置针,老爷爷的血管肉眼看不到,马静又戴了5层手套,手都握不住,血管也触摸不到,怎么办?那一刻,她非常紧张,提醒自己:这是第一个班、第一个病人,必须一针成功。越紧张、越害怕、手越抖,此刻她的心跳加快。因为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又不敢过度换气,厚厚的防护服、双层口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并因缺氧出现喘息,汗液瞬间湿透全身。

  老爷爷一口湖北话安慰、鼓励,马静仅听懂了最后一句:“加油!”在老爷爷的鼓励下,一次穿刺成功,老爷爷向她伸出了大拇指,眼里充满了信任和鼓励。她向老爷爷说:“您一定要早点好起来,我们一起加油!”

  “大老爷们儿的,我得忍住”

  35岁的师延刚是省直第三医院的医生,2月2日来到武汉抗疫第一线。他向记者讲述了2月5日一天的经历:

  一大早7点半我就出发去医院了,路上一直想着李阿姨今天情况怎么样了。穿好防护服进入了隔离区,来到李阿姨床前查房,她从防护服上写的名字认出了我,非常高兴地说:今天感觉好多了,早上有点咳嗽,能不能开点止咳药?米饭吃着有点硬,可不可以送点粥?……我都一一记了下来。

  11点的时候收治了一名确诊感染的病人,血压很低,病情危重,我们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抢救措施,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忙了一个多小时,病人终于稳定了下来。病房温度不高,身上早已湿透,护目镜上都是水雾,但心里很高兴!

  下午两点多下班出了隔离区。腰累得直不起来,出来才感觉到很疼。抽空赶紧跟家人微信视频聊天,视频里看见他们给我加油的样子,突然有点想哭,“不行,大老爷们儿的,我得忍住!”(河南日报记者 李运海)

【责任编辑:安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