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shixuexi-picture.png

宜阳县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三治并进"刷新乡村"颜值"

发表时间:2019-05-14  来源:河南文明网

  

  香鹿山镇赵老屯村颜值焕新,孩子们在中国梦主题景观广场上欢乐嬉闹。田义伟摄

  宜阳县高村镇石村村,是本地乡村振兴热潮中的“明星”。产业是振兴基础,村里玩具车间产品远销欧美澳洲;环境是振兴“颜值”,村里道路顺畅处处绿意浓;治理是振兴支撑,村民敞开说村事、热心议村务、协力办村事,村风清明,人心向善,掀开了新生活新篇章。

  石村村不是宜阳县唯一闪亮的“星”。80后村两委干部“掌舵”的莲庄镇四岭村,巷巷建小品处处是风景的董王庄乡乔庄村……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宜阳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基层治理模式,“善治”为线,全方位推进景秀、业兴、人美的魅力乡村建设,不断刷新“颜值”,提升“气质”,村村风光美故事多,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向振兴之路的幸福跨越。

  乡村“三治”促振兴

  乡村发展稳,支点要找准。只有自治、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乡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

  立足“自治”,石村村蹚出了新路。今年,当地依托基层民主决策运转机制强化项目,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大事小情都放到桌面上,老百姓自己说了算。

  自治激发活力,德治春风化雨。石村村党支部书记尹长友深有感触:“摘掉软弱涣散乱村的帽子,靠啥?好风气。”现在,身边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上了墙”,红白理事会刹住了陈规陋习,新生活滋味美。

  近年,该县还连续开展三届“德耀宜阳,善孝先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榜样效应持续引领道德新风“吹”到乡村每个角落,推动乡风文明向好向善。

  安全感从哪里来?宜阳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矛调网络架构,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一村一警”队伍。此外,一村一名矛调员、一名法律顾问,共同发力,让群众事事有回音、问题能解决、诉求得满足。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近年,宜阳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等问题,大力实施农村干部能力提升项目,把“乡贤能人”选进了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不仅如此,当地还从悬挂“党员之家”标牌、统一佩戴党员徽章等细节入手,亮出农村党员身份,让党员在服务群众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表率作用。

  同时,该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由县财政全额补贴学费,全县113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电大学习深造,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村级干部队伍梯队不断档。

  对内配齐建强党员干部队伍,对外推动能人回乡、乡贤兴乡,以“头雁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强筋骨明方向。

  打造“下沉式”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乡村要宜居,服务得到位。该县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资源,全面打造“下沉式”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让群众少跑腿、不磨嘴就能办成事。

  目前,当地县级单位每月下乡巡回办理审批事项,乡镇推行“首办负责,全程代理”,村级实现“干部牵头,跑腿办理”,并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等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

  不仅如此,该县探索运营了“宜阳县社会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APP,涵盖矛盾调处、申请审批、综合查询等功能,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下一步,当地将因地制宜探索“智慧乡村”建设新路子,有效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治理给力,发展有力。目前,宜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密结合脱贫攻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已形成涵盖7万亩花椒、3万亩中药材、20万亩蔬菜、20万亩花生、8万亩水果、6万亩烟叶、2万亩绿化苗木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让美丽乡村在日益蜕变中越发有“底气”。“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鲜亮的农村彩绘墙标语,成为如今美好富足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洛阳观察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 通讯员 宋会杰 张珂)

【责任编辑:安 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