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shixuexi-picture.png

刹歪风 除陋习 拔穷根 以德扶贫的沈丘实践

发表时间:2019-04-26  来源:河南文明网

  “写俺过去的糗事也可以,但不能暴露真姓名。登到报纸上,脸上挂不住呀!”在沈丘县卞路口乡高山店村,曾经名噪一方的“老赌”不愿提及往事。

  两年前,“老赌”因为沉迷赌博,外债欠了五六万元,家里种的玉米刚卖完,钱还没焐热又输光了。被派出所拘留过两次,夫妻俩天天吵架,一度闹到要离婚。

  “像这种因赌致贫者,如果思想问题不解决,给再多的钱也拔不了穷根。”村支书马俊峰说起对“老赌”的帮扶,感触颇多:“干部从道德教育入手,三番五次给他开‘小会’,把道理‘掰开了说、揉碎了讲’,帮他找脱贫门路,由里往外激发干劲……”

  去年,“老赌”戒了赌,承包了30多亩地种黄金梨,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能手。

  “老赌”的转变是沈丘县以德扶贫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沈丘在去年实现了脱贫摘帽。针对一些因为“失德”随时可能致贫返贫的“硬骨头”,该县从具体事项抓起,“对症下药”补齐道德短板,从源头上斩断“穷根子”。

  “经常睡到日上三竿,没钱时缠着干部要‘照顾’,一有钱就去‘晕几杯’,扶贫羊沦为下酒菜。”针对这种“不思进取型”,全县578个行政村(居)成立了道德评议会、设立“道德红黑榜”,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扶贫干部经常开展明察暗访,抓住反面典型令其现身说法,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对村里摸排出的赌博酗酒“重症患者”,除了依法严惩,还采用“办班”“开小灶”等形式,跟踪帮扶。通过多管齐下,形成了“刹歪风、除陋习、争上游”的浓厚氛围。

  为破除一些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该县根据真人真事编写了沙河大鼓《蒸馍争气》,故事原型是北杨集镇赵桥村农民赵子轩。他的老母亲年迈多病,妻子半身不遂,贫困曾让他自暴自弃。扶贫工作队驻村以后,帮他买了一部蒸馍机。从此,赵子轩振作起来,专心蒸馍卖馍,慢慢地脱了贫。

  该节目在洪山镇演出时,一名“酒罐子”拉着主演的手,激动地说:“这鼓书像警钟一样敲醒了俺,不能再沉醉下去了。俺也要振作精神,脱贫致富。”

  “儿子媳妇住高楼,老头老婆住地头;儿子烧煤孙烧气儿,老人去捡柴火棍儿……”针对这种“子女不孝型”,该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4部门联合下发通告,敦促子女接老人回家,履行赡养义务;对不尽义务,甚至虐待老人、骗取扶贫资金的,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该县组织开展了“孝廉文化进家庭”活动,要求各村把赡养老人的具体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并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孝廉之星”“文明家庭”等方式,弘扬传统孝道、涵养良好家风。

  “我们结合生活事例,创作了《莫让爹娘住地头》《母亲》等文艺作品,以送戏下乡的形式对群众加强道德教育。”沈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宇介绍。目前,通过“扶孝心”,全县已有273户贫困老人被子女从地头接回身边,彻底脱了贫。

  “一边哭穷一边浪费,红白事借钱也要大操大办。”针对这种“铺张显摆型”,该县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谨防“铺张致贫”“铺张返贫”;该县开展了“移风易俗进万家”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用行动给群众树立榜样。

  为了让节俭新风更贴近群众、深入人心,该县编写了朗朗上口的“移风易俗七字歌”:铺张浪费风气偏,教育引导走在前;党员干部树榜样,村规民约户户签;成立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都从简……

  据抽样调查,去年,该县农村操办红白事费用普遍降低了1/3。

  “道德扶贫的核心是立德扶志,通过刹歪风、除陋习、树正气,让道德建设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补足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之钙,我们既要甩掉穷帽子,更要拔掉穷根子。”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安 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