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shixuexi-picture.png

"志愿红"是最温暖的色彩 濮阳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发表时间:2019-03-04  来源:河南文明网

  3月1日清晨6时许,濮阳市黄河路上的“爱心粥屋”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已经把免费的早餐端上桌,招呼着刚收工的环卫工人坐下。5岁的晁钤也是“红马甲”中的一员,小小的他熟练地搬凳子、发馒头。“每次我来做志愿服务他都跟着,成习惯了。”晁钤的妈妈骄傲地说。

  在濮阳,注册志愿者有7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的“文明习惯”,濮阳已坚持了26年:1993年,第一个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温暖起航;2010年,在我省最早注册成立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2016年,成为我省首个全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不久前,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濮阳荣膺四类先进典型“大满贯”。

  “濮阳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濮阳市委书记宋殿宇一语道破该市培树“文明习惯”的“诀窍”。

  濮阳通过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吸引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参与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落细落小落实。“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宋丽萍、“老李服务热线”创始人李全芳、“雷锋车”出租司机郭志社等“好人代表”一呼百应,“好人群体”迅速发展壮大,该市有1.7万多位空巢老人、1100多名留守儿童、1080名残疾人得到经常性的志愿服务。

  处处能为、时时可为,是濮阳群众对志愿服务的深刻印象。文明巡防、心理慰藉、清洁河道等志愿服务活动“好花常开”,“心愿墙”“爱心小屋”“待用快餐”等志愿服务项目“聚沙成塔”,“爱周六”“全民公益日”“幸福家庭日”让“月行一善”渐成常态。2万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成为志愿者,水气暖检修等“小事”有着落,社区改造等“大事”有回音,雷锋精神真正落地生根。

  引入“金融活水”的创新实践,使濮阳志愿服务更具生命力。2017年9月,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在濮阳设立全国首家志愿城市专项基金,目前已有25个志愿服务项目、22个志愿服务组织得到基金扶持,志愿服务设施、志愿者素质能力等有了明显提升。

  在濮阳的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志愿红”都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色彩。(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映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责任编辑:安 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