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一封信讲述殷墟暖心故事

发表时间:2024-03-19  来源:河南日报

21年前,王寅写给杨锡璋的信

  在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探索商文明”展厅中,一封21年前上海高中生的手写信受到不少游客关注。信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学生王寅写给“杨爷爷”的,信中表达了自己参观安阳殷墟后的感受以及对考古的认识等。

  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委托上海媒体帮忙寻找当年那位高中生王寅,同时邀请王寅“故地重游”,希望她能够来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走一走,也看一看当年的那封信。

  “@王寅,殷墟博物馆正在呼唤你!”……经多方努力,3月18日,记者获悉,当年写信的上海女孩王寅找到了。“近期我会应邀到安阳回访!”王寅说。

  2003年,作为上海市文博夏令营营员,王寅来到安阳参观殷墟。这次旅程让原本就喜爱文物、历史的王寅更深刻地认识到,“不能只有对文物感性的认识,更要理性地学习历史,这样才能深刻地参透文物背后的故事,感知一个社会、一个朝代的脉动”。

  回上海后,王寅仍然心潮澎湃,怀着对考古工作的热爱与憧憬,她给当时为他们讲解的老师、殷墟发掘研究工作者“杨爷爷”写下这封信。

  信中说:“此次到河南,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悠久的中原文化知识,深深地被这种文化精髓所体现的民族精神震撼,但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您——一位献身于历史文物的学者。”“安阳让我看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与现实,您让我见识了一位考古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

  何毓灵介绍,“杨爷爷”就是著名的考古工作者杨锡璋。

  1958年,杨锡璋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4年后,他来到河南安阳考古工作站,参与殷墟的发掘与研究工作。他曾主持发掘了郭家庄160号墓,出土铜、陶、玉、石、骨、牙、竹、漆等各种器物300多件,“河南殷墟郭家庄160号墓”入选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殷墟遗址的青铜和甲骨陪伴杨锡璋走过四十多年。他曾说过,“我这一辈子就贡献给殷墟了。对发掘殷墟、了解殷墟、研究殷墟,我算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2021年2月24日,杨锡璋先生在苏州病逝,享年86岁。他的一些手稿、日常用品、信件在殷墟博物馆新馆“探索商文明”展厅展出。

  王寅的信为何会被展出?

  去年,何毓灵在整理策展材料时发现了这封信。“有很多人给先生写信,大部分信件都是谈论学术问题,但这封信非常特殊,一个高中生怀着满腔的热情给先生写信,来讨教、学习。”作为“探索商文明”展览的策展人,何毓灵被信中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决定将这封信展出,让更多的人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

  何毓灵说,21年前,一个年轻人对文物、对文化有如此执着的热情,这也是一种传承的力量。(河南日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张体义)

【责任编辑:臧 小景】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